2007年4月24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孩子“入口”安全防线告急
本报记者 姚力

  “羊肉2元一串,臭豆腐1元一串……”放学时分,小学门口,六七个流动小吃摊点摆开了场面。放学铃响过,学生三五成群涌出校门,很大一部分人走向小吃摊。一名中年妇女手脚麻利,拿出竹签串好的火腿肠和臭豆腐,放进黑乎乎的油锅里炸一会儿,又用黑漆漆的刷子抹上调料,一名学生接过来就狼吞虎咽地吃开了。
  这样的场景,大部分学校门口都有。天气转暖,人们心中的食品安全卫生之“弦”又慢慢拉紧了,但放学后急着补充“能量”的学生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记者这两天在杭州一些学校门口看到,无证小吃摊生意红火,但安全卫生没有保障,让人担心。
  在大关路一小学门口,记者看到,几乎每个流动小吃摊点都围满了学生。孩子们只顾着品尝“美食”,没人关心油已反复使用了多少次,没人关心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的肉串是否沾满灰尘。
  “东西好吃,还很便宜,同学们都喜欢来买。”一名小学生说出了同学们频频光顾小吃摊的原因。“可是小吃摊上的东西不卫生,万一吃坏了肚子怎么办?”记者问道。孩子笑了笑,一溜烟跑了。
  记者在绍兴路、舟山东路、文三路走了一圈,发现学校门口小吃摊点随处可见。有的摊主用人力车推着液化气和炉具,随走随停,“灵活机动”;有的摊主是周边居民,沿街开了道门,向外叫卖。记者注意到,这些小吃摊没有营业执照、卫生许可证,甚至没有任何卫生消毒设施。“我们也就下午这段时间做点生意,没那么正规,办证不划算。”一位摊主说。
  “连最起码的卫生许可证、健康证都没有,这样的摊点做出的食物让孩子吃,大人能放心吗?”在记者采访过程中,一位学生家长抱怨说,校外小吃摊点卫生状况糟糕,但往往香气扑鼻,孩子们放学时本来就肚子饿,闻到香味就会去买东西吃,家长们为此又担心又无奈。
  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,“金箭一号”行动已在全省范围开展,专项整治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卫生,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。不过,工作人员说,由于小吃摊流动性太强,监管起来也会很难,打击过后容易“死灰复燃”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,平时他们对学校周围流动商贩的监管很重视,只要接到群众投诉就会立刻赶到现场查处,但一般只能没收流动餐饮车,罚款很难执行,收效也就一般。
  对此,有关人员呼吁工商、卫生、城管等部门长期联合执法,对学校周围的流动摊贩实行监管,还校园周边卫生和安宁。